无名文学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天地 > 无名文学 >

【无名文学】周宝忠《父亲》

时间:2019-07-09 10:42:08


  周宝忠故事作家。至今累计发表各类文学作品300余万字。出版个人专著12部,作品曾获国家级大奖“山花奖”一次,河北省文艺振兴奖两次。连续七届被评为沧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98年被评为河北省首届“德艺双馨”文艺家。现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沧州市文联副主席、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等。编审职称。

  写下“父亲”这个称谓,久埋在心底关于父亲的记忆藤蔓开始蔓延开来,父亲的音容笑貌定格在眼前。父亲名叫周立堂,离开我们转眼已经20年了。那是1999年的农历二月初七,这个哀伤的日子我终生难忘!思念如潮,泪湿双眸,仿佛父亲就在我的身边,不知疲倦地干活,默默地抽烟,静静地收听评书,或是静静地坐在饭桌前……父亲是个极平常的人,没有伟岸的身躯、堂堂的相貌,更没有能说会道的口才。中等个头,偏黑的皮肤,平时寡言少语,实在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人。然而,父亲却有着发自心底的善良和博大的情怀!父亲的超凡记忆、父亲的助人为乐、父亲的心灵手巧、父亲的操守品格,不仅我们这些子女们敬佩,村人们也都是有口皆碑。

  父亲从小天资聪明,记忆超群,正是这个天赋,我的爷爷才将他过继过来。爷爷弟兄五个,生祖父是老五,继爷爷是老四。那是父亲四五岁的时候,一次去四爷爷家玩,四爷爷教了一遍天干地支,父亲竟然全部记住了,一字不落地背诵下来。四爷爷觉得这个孩子将来有出息,决心要巴结这个侄子上学,因为五爷爷家实在是太穷了,根本没钱让父亲念书。到了上学的年龄,父亲便去了邻村的私塾学堂,果然不负所望,每次考试都是本年级第一,另一位周立中八大爷则是他们那个年级的第一。大红榜贴上墙,周家哥俩都名列榜首,在老师和家长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好景不长,仅仅上了两年学,“七七事变”日本鬼子来了,父亲被迫下了学。然而就是这两年的私塾,父亲得到知识的滋润,如虎添翼,其能写会算的水平,不亚于现在的大学生!

  后来父亲去北京当建筑工人,有幸参加了人民大会堂的建设,因为父亲有文化,很快就当上一个技术方面的小头头。1962年初国家大批下放工人,父亲不在名单之列。当时“瓜菜代”没饭吃,他丢不下家中的妻儿老小,硬是要求下放。多少年后我们还埋怨他,如果当年自己不要求回来,我们早就成了北京人!

  回来后,父亲肚子里的那点墨水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基本上都在给生产队当会计,写写算算的事都找他。我清楚地记得,父亲当生产队笤帚厂厂长的时候,晚上干活,为了拢住大家不困,就讲一段《薛仁贵征东》,我们家没有这部小说,硬是凭着早年的记忆,一直讲了近两个月。

  我那时还小,天天跟着去听,很是入迷。父亲还是一座民间文学的富矿,在他的肚子里民间故事简直就像秋后的满园葡萄,一嘟噜一串串的。我能够走上今天的文学之路,得益于父亲潜移默化和直接影响。故事中做人的道理,惩恶扬善、嫉恶如仇、尊老爱幼、淳朴善良……这些故事,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追思父亲的一生,千头万绪涌上心头。父亲是一座山,读父亲能读出山的刚强、坚毅,能读出一家人乃至全村人的仰重,能读出厚重、清醇的家风、村风。那个年代虽然贫穷,但不贫穷善良和真诚,虽然困苦,但困苦挡不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父亲是那个时代的缩影,让我们明白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父亲故事很多,仿佛讲也讲不完……

 


友情链接: 河北文艺网
主办单位: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