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文学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天地 > 无名文学 >

【无名文学】王福利《山水徽州行》——渔梁几春秋

时间:2018-03-07 09:55:30


  王福利1977年生,现居河北省黄骅市。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民俗文化协会理事、河北散文学会会员、沧州市作协会员。已在国内报刊杂志发表散文、辞赋三十余万字,先后获得首届采风作品全国大赛一等奖、第三届河北省草根散文家、河北散文30年“金星创作奖”,出版散文专著《诗风画境——走进〈诗经〉里的风景》。

  山水徽州行

  文/王福利

  淡青色天幕下,绿山重影一层层荡开。山前平野低头闲饮水牛,灰白的错落围墙,斜枝半掩的层鳞黛瓦。是隐于世外桃源的魏晋人家,是遗落人间的云阁仙居,是走过了浮沉都市的归宿,是走过了春秋代序的缓慢至静止。

  渔梁几春秋

  山水翕聚,是为歙。四流汇成的练江,在歙县之侧梳洗着两岸新颜,再次在渔梁古坝的深情挽留中慢了步履,紫阳山下的白鹭在缓缓流逝的江面上轻掠而过,又隐入暮春的一片葳蕤丛林间。

  扬之水,白石粼粼。练江里隐涌的扬之水支流,冲出了阔平河床上的满滩碎石。俯身于李白诗中的碎月滩,一颗颗随手可拾被流水冲刷出朦胧诗意的圆润掌石,每一颗都舍不得扔弃。水涨水落的滩岸,一条随波而摇的独木扁舟上,寻不到李白惊为仙人诗的主人许宣平,再难舍弃的相见,却也无奈地错过。碎月化为繁星,铺洒在重归于平淡日子里的渔梁古街,曾经一次次背载着商船贸易的匆步在碎石路上走过,直至今日一个个与身后高墙木门一同变老的闲步在长街里漫行,水来水去磨去坚硬棱角的卵圆碎石,在时快时慢的行走中磨平于一条更长街路。

  晨雾未散的长街,只是一次不经意转身,一丛新竹便在一户人家门前一夜而生,却不知是否为许公所言之家。一位斜靠在门前躺椅上的老人,又一次将曾经年少的江边往事化作沧桑的远望,不知所止的目光,穿过那座望仙桥,又寻过了紫阳桥,直至将龙井山的缓波与脚下的水声远近相融。

  缓慢而交错的时光,在一次远望或回首间,又在宋时的百步石阶上留下无数双沉重步履,一道道清晰平直阶沿,已被踩出一波波如水起伏,似流水磨去碎石的棱角。在某个时间的节点,也可以在眼前明朝“重建渔梁坝题名碑”上寻找一个个深刻在石头里的名字,任凭多少次瞻忆的目光在永立江边的竖石上经过,从未将一道道深嵌石中的字符纹理磨脱变浅;连同护佑着商船繁荣贸易的清朝禁碑,以不曾模糊不曾倒下的立影,见证与记录着碑下流水的每一道浅深涟纹。碑下又有一叶归舟停靠于岸,一盆银光闪闪的跳鱼,跳动着一张笑脸上充实的忙碌收获;完成一次使命的黑衣渔鹰,依序踞立于船头之上,神情肃然地凝望卧于江面的渔梁,默然等待着下一次出发的信令。

  砚星阁书案上,一笔一纸随意摆在街前,又一位名家千里而至,随手写下继续流传的诗行,与刻在石头上的印记殊途同归,以手机内存同样不会模糊的方式存世。与晨雾同样朦胧的暮色,将槛外的江水滔滔笼上一层久远的迷幻,水声如琴,琴声如水,砚星阁主人以新成一方歙砚为引,将江边的新安古道化入指下的清音吟弦。

  五百年的香樟树,伸展开细腻如少女柔肤的掌干,一场新雨浣洗着嫩绿晶亮的细密小叶。竹林如海,一阵清凉微风过处,寻不见如矛似剑一片片竹叶上的江湖行迹。黄山下名为三棵树的地方,一位曾经年轻过的微驼老人,正从溪边某个村庄走向山坡上的矮生丛茶,她脚下走过的淙潭古廊桥,又是一个历经明清的百年徽州故事。


友情链接: 河北文艺网
主办单位: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