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文学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天地 > 无名文学 >

【无名文学】徐树忠《怀念那片飘逝的红叶》

时间:2018-03-09 10:30:22


  徐树忠沧县人,曾任乡镇文化站长,办公室资料员。沧州日报要闻部记者、农业版、职场版、文学版责任编辑。现为沧州日报社今日渤海网副主任。曾出版《农家新话》,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怀念那片飘逝的红叶

  文/徐树忠

  沧州的冬来的真够快,天说冷就冷了。外面的树叶被寒冷追赶得就像魔术师魔棒下的戏法儿,变化得让人眼睛都跟不上。前两天人们还趋之若鹜地到北郊小树林观景,估计随着降温的来临已经“门前冷落鞍马稀”了。本来有人约我去济南红叶谷或北京香山走一走,都被我谢绝了,原因是我内心始终惦记着老家的那片红叶。其实那是梨树的叶子,但可与济南和北京的红叶相媲美,因为她曾像精灵一样从我的心中飘逝。

  时光回到1985年,在大浪淀排水河和泗港新河中间的小村就是我的老家,紧挨着大浪淀,是一个普通的再也不能普通的小村,这里的人们种地是出了名的勤快。就在这一年,村里的八户农民承包了村里荒芜了近30年的梨园。按说在别的村承包梨园不算什么,而在这个村就等于是爆炸式新闻,拿当时人们的话说就是“捅了马蜂窝”。原因是,这八个人中当时年龄最大的已经60岁,最小的是35岁,没有一个人懂果树管理,他们直到签完承包合同还一脸茫然。中间年龄最大的就是我的父亲,记得当时他们到处聘请懂管理的师傅,答应给人家入股,但人家来看了一眼后,都甩下了一句话,“这鞭挑子树长不了梨……”后来,还是仵龙堂乡的一位师傅答应帮忙管理,才使他们有了主心骨儿。

  因为八个人文化水平都有限,个人理解能力自然不在一个层面上,师傅的讲解理解程度就不一样,但这不是纸上谈兵,果树剪枝是要到树上动刀剪,自然就有人独辟蹊径,也有人多次出现“误伤”,其间出了许多争吵和笑话,因为修剪这活是根据树形、树势来修剪,其目的是培养结果枝组,没有枝组就不会有产量,至于主干疏层形还是开心性,要看个人的理解了。不管怎样,一个冬剪下来,树枝拉了几大车……

  春天,梨花开了,雪白的梨花夹杂着嫩黄的叶芽,如同雪地里点缀的小草或鸟儿的脚印,那景象自然喜人,然而他们是没有心情欣赏景色的,他们心里明白梨花开了,离摘鸭梨的日子也就不远了。况且他们第一次看到自己的树开出了梨花,心里也像梨花一样怒放了。秋后他们就收获了一万多斤梨,也就是那年的初冬,我捕捉到了那片红叶。红的、黄的、绿的各自彰显着特色,远远望去如一片红霞,把个小村装扮得格外好看,就有一些姑娘们,到梨园里捡了叶子,用线绳把几片叶子扎成一朵大花,然后拿回家插进花瓶,小屋里立马就有了生机。那时我最喜欢自己一个人在树下走,一边欣赏着红叶,一边寻找“偶遇”,这“偶遇”并非别个,而是人们疏忽剩下的鸭梨,这个时候如果你能偶得一个,一口咬下去那叫一个爽,那叫一个甜,那感觉说是沁人心脾一点都不为过,尤其是吃完了梨必须洗手,因为你的十个指头都会被糖分黏着,是伸不开的。

  以后的10年间,这片梨园产量连续翻番,鸭梨的品质也是上乘,懂行的人们知道,每到鸭梨成熟的时节,经常有人到梨园来看,他们是来“包园”的,就是不管鸭梨的大小、成色,整个园子全部包下来,这样的弊病就是价格压得低。我记得那时村里的鸭梨是要交到县外贸出口的,而且我们村的鸭梨曾是出口免检产品,所以,每次落梨(摘梨)人们都要爬上树梢,用缝好棉布的筐盛着,那些手快的(一般都是女孩子)就负责包梨装箱,要分出“80”(就是一箱80个,标准每箱36斤)“112”,把那些够格的都要装箱送外贸,剩下的再卖给“包园”的。那时的运输工具是小四轮拖拉机,每年都要往县外贸拉上几天鸭梨,大家关心的就是一车梨换回多少钞票,而我还关心每年如期而至的红叶,那时估计红叶谷还没有几个人知道呢。

  10年一晃而过,承包到期,梨树也到了盛果期,但村里人们还是犯了红眼病,果园几经易手,由于人们不懂管理技术,竟没有一个获得过收益,大都赔了钱。其实那时正是国际市场低迷期,受其影响,价格一路走低。倒是村里几个贩树的看到了眼里,就这样,一个寒冷的早晨,随着一阵阵电锯的轰鸣,一棵棵梨树就像一个个身姿婆娑的少妇,在电锯的撕咬下,轰然倒下,其景象似一片如血残阳……

  那个时候我已逃离了小村,只是偶尔听人们说起那片地(人们不再称为梨园)被人承包了,种上了玉米、小麦,再后来就几乎没人提起了。但每逢节假日回去,我都会向着那个方向伫立,脑海里就会浮现出当时收梨的热闹景象,回想起那片如血的红叶。

  去年,我的胞弟被村民推举为村里的负责人,他托人买了大批树苗。后来他告诉我,他们村委会一班人对村里的老年人做了一下统计,计划每人发些补贴,竟然发现村里80岁以上老人超过了30多人,90岁以上有6人,这在800多人的小村简直就是个奇迹,而附近村是绝无仅有的,他们得出的结果是村里的小环境保持得好。他们将村里的基础环境进一步改善,现在腾出手来再搞搞绿化,美化一下村庄。这件事得到了村民的响应,村里的沟渠、路旁都种上了树。

  周末我回老家,发现路旁的树木成活率很高,一看就是种植的时候用了心的,看到这些小树,我又想起了那片满是红叶的梨园,虽然这里栽种了其他树木,但大都是白蜡、国槐,却没有一棵果树,那绵长的梨香味,那血红的梨叶真的就永远飘逝了吗?我的怀念与日俱增……

 


友情链接: 河北文艺网
主办单位: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