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桌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天地 > 大圆桌 >

干净

时间:2016-09-22 16:41:44


 

  干净这个词很美好,美好得我们现在几近无法思想。在水源、土壤、空气、甚至食物都不干净的大环境下,这个词无疑代表着我们曾经的过往和未来的理想,是之于我们现在日常生活太过奢华的祈望。所以,有经济头脑的人开发了好多种听来似乎分外洁净的水——山泉水、矿泉水、饮用天然水、矿物质水、纯净水——这种命名真是对我们所处环境的莫大讽刺。

  日常生活中,我们大致可以做到一家一户、一己之身的干净,但无法做到整体的清洁。如果说只是过度发展所带来的环境破坏与污染,我想还不至于如此惨烈,如此不忍目睹,不能呼吸。更多的,可能源于我们的意识,或者说潜意识的不自爱与不悲悯。国人深受传统观念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影响,自扫门前雪者多,管他人瓦上霜者少。久而久之,生活中的人们就变得冷漠无爱。这样说并非耸人听闻,而是实实在在的社会存在。前天看新闻,说是一个贫困县的乡镇干部们集体诉苦,他们为了使当地群众脱贫,从上边争取来扶贫资金,给老百姓建起蔬菜大棚,种子撒到地里,老百姓却不去管理,你们干部不是要成绩吗?你们自己干去!乡镇干部们工作了一整天,下班后还得去各自联系的农户田里干活,老百姓们宁可在家里打麻将,也不去地里收拾庄稼。

  今天早晨的网络新闻就又看到一个七十多岁的昆明老人乘坐公交车时在车上摊开塑料袋大便,遭到乘客抵制后还振振有词地说不违法。在人们一再声讨下随手把盛满大便的塑料袋顺着车窗扔了出去。

  还有人们广泛诟病的农药使用问题,总之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老百姓也不是不知道那东西有毒,只是他们种来是给别人吃的。他们再另种一点儿生态的(不施化肥不打药)自己吃。但整体环境都污染了,即便如此你也不能保证自己一点儿都吃不到。另外那些劣质有毒食物的生产者,哪一个不是我们普普通通大众中的一员?说到环境污染,说到社会腐败,哪一个不义愤填膺?但具体到自己身上,沾到自己的利益,又总是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计后果无所顾忌地趋利。

  过去我们常说老实百姓,如今看某些百姓,你还能感觉到他们那种根深蒂固的纯朴吗?这只是其一。城市人也同样的,车窗抛物,害人害己;乱倒垃圾——如今垃圾围城已成普遍现象,城市河道成了垃圾场,就我们居住的这座运河小城来说,在靠近市中心河道的地方,垃圾已经把多半条河道填埋了去,有心者更是在上边建起了房舍进行经营。难道他们不知道那是违法的吗?人人心里都明白,可人人都在侵占公众利益。这也是一种不干净,是内心的不守诚,精神的不清洁。

  还在省文学院时,每年深入生活,我都无法释怀乡村的破败,不是没落,也不是没有发展,而是在发展上整体的千疮百孔,就像旧衣服上打了很多时新的补丁,让你看着就有那么一种无序中的脏乱。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对农村都没什么好感,它早已不是我印象中的农村,也没有了那时的纯朴与安然。我一直是渴望乡村生活的,但我不希望住在让我没了原乡感的蓬头垢面的乡村。

  可盐山是干净的,干净得出乎我们的意料。无论是沧乐路、正在建设的千童带状公园、浦洼工业园区,还是沿途的村村镇镇,目光所触,都那么洁净质朴。路与树先于公园建成栽种,那天风不小,但没见扬尘。天阴阴的,风有些硬,远远望去,就有一种“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历史纵深感,仿佛一下子就回到了过去,回到了我们熟悉的童年,回到了我们文化认知的起点。

  一路走来,都是如此。无论是新城,还是旧镇。也无论是新建筑,还是旧房舍,都透着一种骨子里的干净。

  有人说漂亮的风景在路上,其实也在我们身边。关键是你得去发现,有意识的发现。漳卫新河在沧州境内有河皆污的大背景下,保持了它独有的清洁。堤顶公路虽然有些破损,但一样干干净净。空旷的河道大气磅礴,莲花湾漂亮的弧度又呈现着它非常柔美的一面。河是干净的,河滩是干净的,路面是干净的,路两旁万亩枣林、万亩果园是干净的――它们一点儿不带尘土的样子,精精神神地挺立着,没有我们惯常见的在无数车辆飞驰而过带起的沙尘覆盖下的尘满面、叶如霜。连乡村随处可见的柴草、塑料袋都了无踪迹,树底下除了伴生的野花野草,不见半点儿现代生活污染。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自然的不着一点儿污泥浊水。

  六百多年如今作为镇政府驻地的县衙是干净的,与几近坍塌的文庙一墙之隔的镇中学是干净的,小街小巷是干净的。庆云镇就在这种干净中透着一种古朴的文化气息,不论是那些历经几百年风霜侵袭而依然挺立的建筑,还是饱经岁月雕刻的树木,无一不散发着它清雅的韵味。

  我始终认为,土地的干净才是最彻底的干净。不管历史如何向纵深驰去,土地都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基。不管经济如何发展,乡村一定得有个乡村的样子,土地也一定有它最根本的呈现方式,就如同大农业机械化前景下的农业示范园区,冬小麦绿油油铺展在万亩大田。不由自主地,大家都记起了,这一天是小满。

  在污染成为国人最为头疼的家国大事的今天,要保持这一份从里到外的清洁是多么不易,但盐山人做到了,而且做得毫不张扬,顺理成章,你不由得不从心里为他们点赞。

作者:宋子平

  二〇一五年六月十日星期三


友情链接: 河北文艺网
主办单位: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