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桌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天地 > 大圆桌 >

孟村的坚硬与柔软

时间:2016-10-12 16:08:33


  来沧三十几年,从未踏上过孟村的土地。

  我所知道的孟村,皆来自“道听途说”--新闻报道和来来去去的朋友的转述。所以,孟村在我的印象中是这样的:首先,它是一个回民县;其次,它以弯头管件起步,并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支撑着县域经济;第三,有一定的文化底蕴,作为饶安故地,无论是宗教的,还是民俗的,都在大的文化背景下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地域特色。只是,我听闻再多,也是隔着一层纱幕,朦朦胧胧不真切。

  对于踏上这片土地的激动不言而喻,撩开面纱真切地感受其地域文化与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之上的人们的浓重生活气息--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了解是从登车的那一刻开始的,虽然之前孟村方面给了采访对象资料,但那几百字的简介毫无温度,而给我们开车的年轻小师傅活泼形象的介绍才让我们兴味盎然,反复咀嚼,至今不忘。

  小师傅说孟村就像英文字母C,把盐山整个抱在臂弯里--这解释了孟村县委宣传部分三条线路走,而且没有交叉的设计构想。去年盐山采风,也是分了三条线,但有四个采风组,有一组是走全程的。我跟全程,虽然走马观花,但整体走下来,也大致有了一个全景概念。孟村则不然,每一组都混着工厂企业、乡村、文化、城市建设。沟通时我就想按照采访对象性质整合一下,宣传部领导告诉我不方便,因为它们不在一条线上,行程不好安排。但我始终没弄明白怎么个不顺便,听司机师傅如此一说,便十分明了了。

  我们这一线以文化为主,虽夹杂着一两个企业,但大家心里的重点期望还是在文化上。司机是个非常健谈又非常热情的小伙子,他向导一样热情洋溢地为我们讲述着孟村,讲述孟村的历史和孟村近年来所发生的重大变化。让人惊讶的是,他是盐山人。他告诉我们,即使不是盐山人,汉族同胞也大多选择住在盐山,一来生活方便,二来盐山的生活成本相对低一些。

  对于东南这几个县市,我是既熟悉又陌生的,熟悉它们那种大漠长天、古风古韵,陌生的是他们不同的文化习俗与生活方式。而对于孟村,更多一层宗教文化差异下的神秘与敬重。

  早在网上发消息时,就有朋友问孟村有什么,我懵懂哂笑。就我目前所知道的,也只是我不甚熟悉的弯头管件,那都是水暖油气管道所用。还有一个我始终没弄明白、也没想着去弄明白的管件名字:法兰。这次司机师傅笑着给我做了解释,他指着路边巨幅广告牌上的图片说就是中间有孔那个--我还是不明白它为什么叫法兰,而不叫什么什么箍儿,老家把所有能套在别的东西上的圈状物都叫箍儿,比如把套在农具上起固定作用的铁环叫铁箍儿或管箍儿······法兰,我几乎能够确定它是个舶来词了。

  一想到那闪着冷硬光泽、我分辨不出哪儿对哪儿的铁疙瘩就发怵,那是一个我无法深入进去的领域,虽然它支撑起了孟村的县域经济,但我依然无法对它发生兴趣。

  力军力沙发也是我知道但不了解的一个家具企业,它早已声名远播。朋友在装修房子时,曾经从力军力厂家拉回一套沙发。就在那个时候,我记住了这个牌子,这个在众多名牌企业间争得一席之地赫赫有名的家具厂。

  还有一点儿我虽然不知道,但不用推测也明白会有的宗教活动场所--清真寺,它关乎人们的灵魂和精神向度。

  踏上孟村的土地,我们的第一站便是进入孟村清真大寺,来了一次心灵的清洁与洗礼。

  我相信所有的宗教都是教人向善的,悲悯与灵魂的洁柔是宗教的基石,信仰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自我修炼与自洁自律的过程。无论法律,还是宗教,都是为人们的行为设定一个众人认可的范围,宗教更多的是自律,法律则侧重他律。生活在同一个空间内,每个人与人相处时都需要有一个灵魂的舒适度,而这个舒适度最彻底地呈现着一个社会一个区域的民众素养。听着阿訇细致的讲解,心里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信仰是不需要偶像的,它就在你心里,是你一个人的清洁与自由。人是需要这么一个灵魂休憩的地方的,用“清水一瓶洗去酒色娇气,真经卅部解明礼义廉耻”。

  很佩服乡村诗人丁清和的智慧,他信手拈来,出口成章,而且经久不忘。这好记性是我特别羡慕的。经常地,在某个地方看到某些文字是如此熟悉,某个观点跟自己如此契合,总怀疑在哪儿见过,读到最后才知道是自己写的。记不住自己写过的东西在我这里是常有的事,可听着丁清和爆豆子似的朗诵自己的诗歌,我们都有种傻掉的赧然。

  乡村诗人是传统文化的承继者,又是旧习俗旧道德的革新者。丁清和那些诗的素材和灵感都来源于身边的人和事,比如:远眺村落隐林中,近观瓦舍窗几明。栽花育柳户内外,街平巷直路畅通。柴草堆放排有序,粪便入池沼气生。团结班子谋发展,安居百姓五谷中。再比如:邻村连洼同耕耘,帮扶创业共淘金。信仰各异崇善举,互尊习俗敬如宾。为民修路汉民意,献地支援回回心。一段佳话传百世,五村路畅益万人。

  其实,在我们广大的农村,生长着一大批这样的“乡村文化人”,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特有的敏锐捕捉着生活中的点滴变化,然后用自己的方式诙谐幽默地表达出去。只不过大部分人是无心或者说无规划的,而丁清和是有心的,他系统地记录了这些年的乡村变化,并整理成册,成为群众喜闻乐见、朗朗上口地宣传城乡巨变及道德风尚的通俗诗篇。

  对于乡村文化,还有另一种形式的传承,比如蛋雕与刻瓷。

  蛋雕顾名思义就是在薄薄的蛋壳上雕出你所需要的图案,同样的,刻瓷亦即在素面单色瓷盘上刻出人物虫草花卉鸟兽等等。生活是多向度的,艺术也一样。民间工艺大师李辉用心血支撑着几十年的爱好,又把爱好变成一项事业,让其从技艺中脱跳出来,独树一帜地“玩儿着”她的高难度动作。

  “开门八极”--我对刻在影壁石上的这四个字颇为认同。一个拳种如果想要承继下来并发扬光大,非要有一种开放精神、广纳博采不可。我看了一下,八极拳是一门技击型拳种,健身的同时还可攻防御敌。它在诞生之初就秉承着保家卫国、抵御外侮的责任与担当。

  我们只参观了一家企业--正一产业有限公司,而这一家企业就让我惊异连连。

  这是一家生产化妆毛刷的韩国独资企业,没有自己的独立品牌,都是来单加工,属劳动密集型企业。乍一听介绍,我都不知道他们靠什么支撑起一个企业,化妆毛刷--因为我从来都是素面朝天,对化妆一窍不通,所以实在无法想像一个企业竟然只生产这个东西就能生存。等他们介绍下来,我才知道,此中乾坤实大,只毛刷一项,就有六七百个品种,年利润二三百万,产值一个多亿。这实在出乎我的意料。再看产品展室,真是琳琅满目,花团锦簇。那不仅仅是毛刷,简直就是一个个工艺品。很多东西,摆在面前,我都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只是,一边赞赏着,一边感叹:女人的一张脸是画板吗?--看来赚女人的钱是太容易了,只一张脸就翻出这么多花样--我又替我家那位庆幸,还好是娶了个不知化妆为何物的女人,如果娶回一个整天勾抹好了一张脸才出门的女人,他是不是得把所有不良嗜好都戒掉,不然就连饭都吃不上了?

  不过,还真是长了见识。

  蜻蜓点水般把一条线路走下来,最突出也最深刻的印象是孟村用弯头管件等等坚硬的产品支撑起县域经济,又用细密柔润诗意的文化与宗教挺括起人们的精神。有了物质的富裕与精神的挺括,生活在恰如月亮臂弯里的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大抵是幸福的。

  宋子平

  2016.5.15


友情链接: 河北文艺网
主办单位: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