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桌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天地 > 大圆桌 >

回故乡

时间:2016-10-12 16:08:33


  

  回故乡,不是寻梦,更不需要撑一根长篙。友人一个电话,我便决定欣然前往。

  汽车在早上七点钟出发。车上坐满了人,多是上车前或上车后打过招呼的朋友,看着一张张笑脸,想想此去的旅程,心里始终感觉甜丝丝的。

  故乡,这个字眼叫人看了就有点儿心痛。其实我说的故乡,也是一种矫情。本来就在同一地区工作,只是相隔了四、五十公里的距离,但因为一个“忙”字,还是很少回去的。何况这个县城与我生息立根的村庄尚有三十公里的路程,只不过他的名字在我生命里的烙印一样深刻。填写简历,甚至是别人问起家乡,我不会去说那个很少有人知道的小村庄,只是呈报县城的名字。

  我说的是盐山。

  盐山这两个字,很容易给人产生遐想的空间,比如盐,比如山。可这个华北平原上的弹丸小城的现管辖范围内,竟然找不到一处与这个名字相对应的地方。记得有一年一个什么征文活动,我写过一首《盐山之歌》,歌词尚有几句记得很清楚:

  一马溜平的大平原

  没盐也没山

  曾经是块退海地

  曾是片盐碱滩……

  这些好像勾起了我对小时候的回忆,尽管喜怒哀乐愁五味陈杂,还是暂时不说也罢。

  县城是在二十多年前走进我的生活的。那时我刚参加工作,县城对我是一种新的诱惑。我不是说那些三个人并行就可阻塞交通的街道,不说那些破烂不堪却让我羡慕不已的汽车,不说那几座灰不喇唧的二层小楼站成错落有致,还不说十字街心那些诱人垂涎的小吃,而是那些充满童话色彩的传说。

  据《路史》一书《注》里说“少昊(嗥)生于稚华之野”。少昊即是五帝之一的昊帝,也就是黄帝的儿子,稚华即是今盐山县东南方向。据《左传》、《帝王世纪》里记载,少昊名叫挚。他的母亲,按《帝王世纪》说是叫“女节”,按《拾遗记》说是叫“皇娥”,这些并不影响这个传说。《春秋元命苞》里记载:黄帝之时,有大星如虹,下流华渚(今河北盐山东南),少昊的母亲在梦中幻觉这颗巨大的流星落在自己身上,之后生下了少昊。时有五只彩凤,聚集于华渚,上下飞舞。因此盐山自古就有了凤凰城的传说。

  令人叫绝的还有另一个关于蒲洼城的传说。蒲洼城相传在盐山城南宣惠河南岸,今沧乐公路东侧一带的洼地里。城,早就无可考究,只是哪里的残瓦碎砖上,留下的绳纹,在诉说着遥远的故事。

  相传那是一个严冬的早晨,一位饥寒交迫的老人到洼中捡拾柴草,突然听到荒草堆里有唧唧的叫声。老人寻声望去,在荒草堆里,一只通体发绿的蝈蝈正在振翅高歌。老人觉得非常奇怪:现正值严寒的三九天,怎么会有蝈蝈呢?他忙弯腰将其捉获,并把蝈蝈小心翼翼地捧在手心里。当他直起身子,眼前忽然闪出一位青年。青年笑着说:“老人家,恭喜您,这是一只打开蒲洼城门的钥匙。我在此地已经整整找了它三年,今天还是被你找到手了,缘分缘分啊。”于是青年便教给了老人打开城门的方法。

  老人按照青年的嘱咐,到了半夜三更,夜深人静时,手捧蝈蝈来到洼中,他口念咒语,蝈蝈随即长鸣三声,两眼放出两道金光。突然奇迹出现了:一座华丽、壮观的城堡映入老者眼帘。只见城门大开,城内灯火通明,店铺林立,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好不热闹。老人欣喜若狂便步入大门,宛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他感到即新鲜又惊奇。不久老人逛累了,想回家了,但又想:来一回不易,顺便捎点东西吧!于是他来到一家米店,买了一升小米兜在大襟里,直奔城门。他刚走出城门,只听身后“咣当”一声巨响,大门关闭了。老人回首观望,刚才繁华的景象刹那间消失了,顿时一片漆黑。他大吃一惊,撒腿就跑。等回到家时,已是满头大汗,大襟中的小米早就跑撒了。

  第二天,青年来到老人家中,老人如实诉说进城的经过。青年说:“你买的哪是米啊,那全是珍珠。”青年又问:“那只蝈蝈呢?”老人这才想起,他只顾买米,把蝈蝈忘在了柜台上。青年哀叹到:“唉,可惜啊!我白白找了它三年,结果还是一场空啊,浦洼城再也打不开了。”言罢怅然而回。从此,蒲洼城就在此地消失了。现在,据当地人讲,如果在大雾天的早晨向洼中眺望,有时还会隐隐约约地见到洼中矗立着一座城池,宛如海市蜃楼。

  如今蒲洼工业园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安排投资超千万元的管道装备项目。园内规划建设了“三横四纵”七条主干道,实现了六通配套。目前,园区入驻企业80多家。我想是不是勤劳智慧的家乡人民是不是又找回了开启蒲洼城的钥匙,打开了财富的大门。

  除去这些传说,千童城的传说好像更现实一些。秦朝方士徐福,为给秦始皇寻求长生不老药,在千童(古称饶安)这个地方训练童男童女百工巧匠,在此地下海东渡扶桑,开中日、中韩交流之先河。

  顺着这些传说漫溯,盐山的历史文化更让我为这片热土而骄傲。唐朝的边塞诗人高适,宋代诗人李之仪,清代大诗人崔旭等等星光灿烂的文人墨客,还有明洪武九年(1376年)兴起的鲞鱼书院,承载了多少历史喟叹。

  话好像是扯远了,还是回到这次旅行。

  车子一到盐山,便被一群人围拢住问寒问暖,问一路辛苦,人群中除了几位领导、几位笔友,多是熟识的。几句寒暄之后,便开始了一整天的考察之旅。考察这个词对于我是那么陌生。像我既不是领导,也不是专业技术人员,不必太用心,走马观花的感觉倒让我有些惬意。可每到一处,偶生出些许物是人非的酸楚,让我说不得。或许这就是文人墨客的多愁善感吧。

  跟随着人流,在已经开工的文化新城土地上,驻足观察了多一会儿,想想这么大的手笔,为家乡人谋划立身安命的领导,也生出些许感慨。然后的工业园区参观,韩集、庆云镇的农业生态园建设,让我这个曾经躬耕于陇亩的人,产生几分惭愧和对家乡发展之快的慨叹。

  自打走出家园,在钢筋混凝土铸就的城市里安家落户,身子总感觉没有根基可以落地,像是在飘。今天,猛回头发现我的根依然在这里吸附水分、养料,沐浴阳光,让岁月无法将我拔起。

  王云起的诗歌

  回到家乡(一)

  回到家乡

  我开始猛烈地呼吸

  被枣花浸透的空气

  多么像儿时

  在母亲臂弯里

  嗅到的甜

  在今天,我再次关心麦子

  关心树苗、兔子和野草

  还有那些粘稠的鸟鸣

  看庄稼身披绿色的大氅

  漫过漳卫新河的大堤

  泛滥着风一样的激动

  回到家乡(二)

  回到家乡

  一颗心,咚地一声落地

  多么像一根针

  藏身于大海深处

  红尘之外

  再也不用担心

  谁会一伸手

  就可以把心揪出来

  我可以利用小小的针眼

  打量这个世界

  在沉默里

  孤老终身

  回到家乡(三)

  行走在故乡

  多么想让时间停下来

  空气停下来

  向上生长的庄稼停下来

  向城市生长的柏油路停下来

  所有的快节奏停下来

  呼吸停下来

  让我慢吞吞地回到过去

  站在家门口

  看太阳东边升起西边落下

  数星星数月亮的阴晴圆缺

  数那些墙头草

  被多少滴雨水冲刷的东倒西歪

  看一条河流里

  树的倒影惊醒了多少鱼儿的梦境

  还有那些袅袅升起的炊烟

  甚至烟雾缭绕里

  被乳名支撑起来的童年

  如果还能恢复

  我要在一张纸上写出

  故乡所有人的名字

  还有伴随他们的故事

  直到为了补养那些伤口

  顺势而生的玉米、高粱、野草和蚱蜢

  作者:王云起


友情链接: 河北文艺网
主办单位: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